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|
从前,楚地有个人,财迷心窍,非常贪心,却又不愿意好好做事,自己养活自己,总想很容易地发大财。于是他找了一大堆讲歪门邪道的书回来研究,还成天念叨:“怎么才能轻而易举弄到一大笔钱呢?”指望能从这些书中找到不劳而获的窍门。 一天,他正在看一本叫《淮南子》的书,已经看了很久了,还是一无所获,不禁失望得很,准备干脆睡觉去算了。忽然,他的眼睛落在随便翻到的一页上,定住了。只见书上有这么一句话:“人如果能得到螳螂捕蝉时用来隐蔽自己的那片树叶,就可以隐形。” 这个人信以为真,大喜过望,扔下书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山上树林里去找隐身叶。他仰着脖子到处仔细地看啊、找啊,几个时辰下来,脖子酸痛酸痛的,难受极了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找到了。在一片树叶后面,一只螳螂潜伏着,伺机扑向身前即将到口的蝉儿。这个人忙爬到树上,把这片叶子摘下来,如获至宝般地捧在手里。忽然一阵风吹过来,叶子飘走了,落到地上,和早已落了厚厚一层的落叶混在了一起。这人跑过去,瞪大眼睛看了又看,怎么也分辨不出究竟哪一片才是他刚才摘到的树叶。无奈,他只得把这一大堆树叶全都扫到背篓里带回去。 回到家里,他把带回来的树叶全都倒在地上,顺手拿了一片挡在脸前问妻子:“喂,你看得见我吗?”妻子正忙着做家务,随便瞟了他一眼,漫不经意地回答:“看得见!”这人就又拿了一片叶子遮住脸问:“你看得见我吗?”妻子还是回答说:“看得见!” 这样反反复复问了几百遍,妻子每次都回答“看得见”。到最后,妻子实在是不耐烦了,就随口敷衍地说:“看不见了,看不见了!”这人听了,以为终于找到隐身叶子了,欣喜若狂。他将叶子小心地藏在身上,手舞足蹈地对妻子说:“你在家里等着吧,我们马上就要发大财,过好日子了!”说完,也不顾妻子一脸的惊诧,就自个儿跑到集市上去了。 集市上做生意、买东西的人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。大大小小的铺子里各色货物应有尽有:衣服、鞋子、首饰……真是琳琅满目,这个人眼都看花了。终于,他选中了一件贵重的头饰,取出叶子遮住脸,伸手就往柜台里去拿。店里的伙计先是吃惊地看着他,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猖狂,一会儿终于回过神来,一把抓住他的手大叫道:“来人哪,快来抓强盗啊!”附近的人们闻声赶来,把这个人扭送到了县衙门。 这个贪财的人利欲熏心,直至丧失了理智,可见贪心有多么可怕。像他这样被物质利益迷住了心窍,不惜去做损害别人的事,必然会得到一个被绳之以法的下场。 汉朝时候有一个老头,经营着一笔不小的产业。经过多年积累,老头儿家里十分有钱。他既没有儿子,也没有女儿,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一间大房子里。 老头儿每天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来经营产业,拼命赚钱,一刻也不肯停下,直到天黑了才愿休息。就这样,他赚回了很多很多的钱,可是他总是吃粗茶淡饭,穿破旧的衣服,从不轻易花一文钱。实在迫不得已要拿钱出来买粮食,他也会心疼得好几天吃不香睡不好。平时遇到有人向他借钱,他总是不问缘由,毫无商量余地地一口回绝。 有一天,一个非常贫困的人来找这个老头儿,可怜巴巴地说:“我的老母亲一直瘫痪在床,妻子身体弱,干不了什么活儿。今年年成不好,本来就不够吃的,偏偏昨天小儿子又得了急病,真是祸不单行哪!我家锅都快揭不开了,实在没钱给儿子治病,求求您发发慈悲,借一点钱给我吧。”老头几似乎一点也没被打动,毫不怜悯地说:“你求我有什么用呢?我也没有钱啊!”借钱的人还是不愿罢休,就一直跟着老头儿,不停地求他:“您做做好事吧,您有那么大的产业,不会没钱的,您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儿子病死吧,您借我一些钱,我一定会报答您的。” 借钱的人这样苦苦哀求,老头儿被缠得实在受不了了,只得走进内室去取钱。他慢吞吞地拿出10文钱,从屋里慢慢走出来,走几步就减掉一个钱,走几步就减掉一个钱,等他走到外面来,只剩下5文钱了。老头儿极不情愿地把钱交给人家,心疼得紧闭双眼,看也不忍心看,还一再嘱咐人家说:“我把全部家业都拿来帮助你了,可千万别对别的人说啊,不然他们都会像你这样跑到我这里来的,可怜我哪里还有钱给人家啊!”借钱的人伤心地流着眼泪说:“5文钱叫我一家怎么活呀,你也太狠心了!”老头儿的眼泪也下来了,不过他是心疼他的钱。 不久,老头儿死了。因为他没有继承人,他的田地、房产都被官府没收,他积累的钱财也都充实国库了。 钱财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本是供人用的,老头儿却被金钱驱使,成了钱的奴仆。在处理钱的问题上,我们可不能学老头儿,要让金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。 有个南昌人,住在京城里,做着国子监的助教。一天,他偶而路过延寿街,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点钱买《吕氏春秋》。刚好有一枚钱掉在地上,这个人就走过去用脚踩住钱。等年轻人走后,他就弯下腰把钱捡起来。旁边坐着个老头子,看了半天,忽然站起来问这人的名字,冷笑两声就走了。 后来这个人以上舍生的名义,进了誊录馆,求见选官,得到了江苏常熟县尉的职位。他正打点好行装,准备上任,递了一张名片给上司。当时,汤潜庵正担任江苏巡抚,这人求见了十多次,巡抚都不见他。官府里的巡捕传下汤潜庵的命令,叫这人不必去赴任,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经挂进了被检举弹劾的公文里了。这人大惑不解,便问是为什么事情而被弹劾的。人家回答说:“是因贪污。”这人想,自己还没到任,哪里会贪污呢。肯定是搞错了,就想进去当面解释一下。巡捕将此事禀报了汤潜庵后,再次出来传达道:“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在书铺里的事了吗?你当秀才的时候,尚且爱那一文钱如命。现在你运气好,当上了地方官,那你还不把手伸进人家的口袋里去偷,成了戴着乌纱的小偷?请你马上解下大印走吧,别一路上哭个不停。”这人才知道,当年问他姓名的老头,竟是这位汤老爷。他于是惭愧地辞官而去。 当官还没上任就被弹劾,也算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。这个故事可以给那些贪图小利、行为不检的人作个劝诫吧。 从前大山里有个神仙,精通各种法术。一天,他来到凡间想寻找个有慧根的人,将他点化得道成仙。神仙又怕找错了人,选上个贪心的,于是想出个办法考验世上的凡人。神仙四处游历之时,故意施展自己的点金术。谁知,不管他到哪里,碰到什么人,人家都嫌他点的石头太小了。其实神仙每次都是尽量选些大石头来点,可人家总是贪心不足。神仙因此觉得十分失望,准备返回山中。正往回走的路上,迎面来了个人。神仙不免又动了心,想再试一试,说不准就会得到个合适的人选。 神仙点中了一块大石头说:“我是神仙,我把这石头点成金子给你用吧。”那人一言不发摇摇头。神仙一想:“糟了,他一定又是觉得这石头小了,这又是个贪心的家伙。”只好叹口气,又点了一块大石头,哪知这人竟又摇头不要。 神仙见此心中不禁一阵高兴:“可算没白来人间一趟。这个人一点贪心也没有,无论大小金子都不要。这种人在当今世界,实在少有。我就点化他当个神仙吧。”神仙于是问道:“你大小金子都不要,那要什么呢。”这人不紧不慢,伸出手来说道:“神仙大人,我别的什么也不要,就只要您老神仙刚才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。您就施个仙法,把那根手指头换到我手上。我就可以到处随意点金,到时便有不计其数的金子任凭我用了。” 神仙寻遍人间竟找不到一个不贪心的人,好不容易碰上个不让神仙帮自己点金的,竟又是看上了神仙那能点金的手指,可算是贪心到家了。 传说,猩猩这种动物非常喜欢喝酒。那些住在山里的人经常摆放好装满甜酒的酒壶,旁边放上大小不一的酒杯。有的人还编好草鞋,并且把草鞋弯弯曲曲地编在一起,也一并放在路边。猩猩瞧见这些东西,知道这是用来引诱它们的。它们居然还能知道放酒人的祖宗姓名,一条一条地列出放酒人的罪状破口大骂。 一只猩猩对它的同伴说:“我们怎么不稍稍尝一丁点呢?只要我们小心一点,不多喝就不会有事的。”话一说完,其他猩猩就拿起小酒杯喝上两口,喝完了便骂骂咧咧地走开。过一会儿,它们忍不住,又拿起大一些的酒杯来喝。三口两口喝完之后,它们又边骂边走。这样往往返返好几次,猩猩们实在忍受不住嘴唇上的香甜,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,咕咚咕咚开怀痛饮,根本记不得这样会酩酊大醉。 渐渐地猩猩们都喝醉了,它们打打闹闹,把草鞋穿在脚上。这时在隐蔽处观察了猩猩们半天的山里人都跑出来抓猩猩。猩猩们吓得四散奔逃,可鞋子都编在一起,它们你踢我,我踩你,一个也跑不掉。后来有些猩猩明明知道这是喝酒的结果,可总是忍不住,还是落得同样的下场。 其实,猩猩们都十分聪明,它们知道人们是在诱惑它们,也憎恨人们的诱惑。可它们每一次都因为贪心,最终难免被捉。 这天,阴间的阎王爷办完公事后觉得烦闷不安,便破例带领手下的判官鬼卒等随从到野外荒郊去游览和考察。 来到一个粪坑旁,看见里面有些蛆虫在蠕动,阎王就命令判官作记录,发了一条指示:“以后在适当的时候,让这些蛆转生为人吧。”判官如实将阎王的话记在了记事本上。 他们继续漫游,在一片坟区中,又看见在一处腐烂的棺材里,有一些蛆在人的尸体上爬动。阎王以坚定的语气又发了一条指示:“这些蛆应当打入十八层地狱,永不得超生。” 判官记录后不解地问阎王:“同样是蛆虫,您的判决为什么如此不同呢?” 阎王正色地讲解道:“粪蛆虽下贱,但尚有人弃我取、废物利用的精神,此辈属庸碌之士,所以应当使它们转生为人。而尸蛆这东西,专门去吃人的脂膏血肉,冷酷残忍,属性恶贪婪之辈,怎能使它们转世为人呢?倘若一不小心还让它们做了官,那么阳间的百姓,岂不是要受它们的加倍毒害吗?” 判官听后恍然大悟地叹息道:“怪不得前不久,阳间的百姓受尽了苦难而怨气冲天,原来是一不小心让一群‘尸蛆’逃到阳间去了,以后我们得加倍小心才是。” 这个故事巧妙他说明:人世间的贪官污吏是如同“尸蛆”般的东西,吸人血、食人肉。“尸蛆”能从阎王手下逃出来,一方面是“阎王”的过失,另一方面也证明“尸蛆”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非同一般,所以应当群策群力不断努力,将“尸蛆”从阳间清除掉,押回阴间,力争将它们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。 一位秀才正在书房里读书,突然听见敲门声。开门一看,原来是位白发苍苍的老翁。相貌长得很古怪。让进屋后,秀才问老者姓名,老人说:“我姓胡,名叫养真,其实是千年修炼得道的狐仙。因为仰慕您秀才的高雅,愿和您做个朋友,谈谈学问和诗文。” 秀才从来豁达随和,听了并不以为怪,于是便同老翁谈古论今起来。老翁十分博学,谈吐极为精彩风雅,叩问他经史百家的经典要义,居然能理解深透,解释精妙,真是出口成章,气度不凡。秀才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,因此对老翁十分佩服,从此结为知交。 有一天,在交谈中秀才小声地请求老翁道:“您对我很好,可是,您看我这么穷,有时连饭都吃不饱。您是得道仙人,只要费举手之劳金钱肯定会马上到手。真对我好,何不给我一点小小的周济帮助呢?”老翁一听,沉默了一会儿,有点不以为然的样子。稍后又笑道:“这是很容易的事,但需要十几个钱作母钱,好生许多子钱。”秀才照办了。老翁于是同秀才来到一间密室,一边慢慢踱步,一边嘴里念咒语。忽然,只见无数的钱哗啦啦地从房梁上下雨似地往下落,转眼之间钱就堆了半屋,足有三尺高。老翁问秀才:“您看够了吗?”“够了够了。”秀才喜不自禁。于是两人先后出来,把门关好。送走老翁后,秀才就进密室去取钱。可开门一看,满屋的钱顷刻都不见了,只剩下原来作母钱的十几个钱,还稀稀落落地丢在地上。秀才大失所望,气呼呼地去责问老翁为何欺骗和戏弄自己。老翁淡淡地对秀才说:“我本来是要和您结个文字之交相互切磋,并没想到跟您合谋去广积钱财。刚才满屋子钱都是我临时从别人那里借来的,为了清白,只好又还给人家去了。如果您还想发份外之财,就请您去找会偷盗的‘梁上君子’作朋友吧!老夫不能成全您了。”说完,老翁拂袖而去。 精神生活也要以物质为基础,读书人也需要钱,可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不可借旁门左道大发横财,否则即使不遭致横祸,也会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 以前有一个非常狡猾的书生,经常耍点小聪明用些诡计骗人。他的老师为人十分严厉,只要学生有一点过错,就捉来一顿毒打,决不宽恕。 有一天,这个书生恰巧犯了学规。老师格外生气,赶紧派人捉拿他,自己则一脸盛怒坐着等他。过了一会,书生被带来了。他跪在地上,其他什么话也不说,只是说:“学生我刚才得到了一千金,正在处理,所以来晚了一些。”老师一听书生得了这么多金子,怒气顿消,关切地问:“你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?”书生回答:“是从地里挖出来的。” 老师接着问:“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金子呢?”书生答道:“我家中原先很穷,没有什么资产。我就和老婆算计,用五百金买田买地,二百金买房子,二百金买家具买仆人奴婢。还有一百金,其中一半用来买书,从此发愤读书;另外一半要送给先生您,用来感谢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,这样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。” 老师听了大喜过望:“你果真有这样的想法吗?那我怎么担当得起。”说着就叫仆人摆上丰盛的酒宴。老师请书生坐下来,还主动给他敬酒。酒席之间两人说说笑笑,十分亲切融洽,与平日里大为不同。正喝得半醉之时,老师突然问道:“你刚刚火急火燎地跑来,金子放好没有,是不是已经放进箱子,上好锁了?” 书生起身答道:“学生刚把金子的用途计划好,就被我老婆一转身给撞醒了。醒来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金子,还用得着箱子装吗?” 老师惊奇地问:“你刚才说的金子,是在做梦呀?” 书生回答说:“的确是在做梦。” 老师没得到金子有些不高兴,可与书生的感情已经融洽了,不好再发怒,只好慢慢地说:“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,就连梦里得了金子也不忘记者师。何况真正得到金子呢!”于是,他接着又给书生劝酒,酒足饭饱之后还把他送出门去。 这个狡猾的书生,就凭着梦中的金子,来对付老师的怒火,不但免了一顿毒打,还得到一顿丰厚宴席。可见以一点点金钱做幌子就可以让人受骗,若是实实在在的金子,人们怎么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? ------------------ 读书好,读好书|| 继续选书读 |
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|